当区块链技术撕去"虚拟货币附属标签",其赋能实体产业的潜力正加速释放。近期彭博社披露,蚂蚁集团旗下蚂蚁数科通过自主研发的蚂蚁链平台,正推进一项涉及84亿美元(约600亿元人民币)的能源基建资产代币化工程,为清洁能源领域开辟出融资新赛道。
数据革命:1500万台设备的实时资产画像
不同于传统基建"人工巡检+纸质记录"的滞后管理模式,蚂蚁链构建起覆盖全国1500万台能源设备的分布式账本体系。从草原风力涡轮机的实时发电量、太阳能板的光电转换效率,到设备故障的精确时间点,所有核心运行数据均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上链。依托区块链"不可篡改、可追溯"的特性,这些动态数据形成完整可信的资产运行档案,为后续价值转化奠定基础。目前该模式已实现三个清洁能源项目融资实践,累计筹资3亿元人民币,验证了从"数据上链"到"价值流通"的闭环可行性。
去中介化融资:基建项目的破圈实践
传统能源基建融资面临多重痛点:银行尽调、券商承销等中介环节导致流程冗长,中介服务费与通道费推高成本,且高投资门槛将散户投资者排除在外。蚂蚁数科的资产代币化模式则直击痛点——将实体基建未来收益权转化为区块链数字凭证,实现"点对点"融资。2024年8月,朗新科技集团通过该模式完成1亿元融资,其9000个充电装置收益直接与投资者挂钩;同年12月,协鑫能源科技光伏资产上链项目又筹集超2亿元资金。这种"轻量化"融资选择不仅缩短融资链条,更让基建项目从机构专属拓展至更广泛资金群体。不过,代币流动性提升需依赖离岸交易所等渠道,其推进仍需监管合规框架的同步完善。
RWA生态布局:稳定币与跨境支付的全球棋局
蚂蚁集团的区块链战略不止于能源领域。2025年7月,其与国际稳定币发行商Circle达成合作,计划将USDC稳定币整合至自身区块链平台,剑指跨境支付与全球资产对接。同时,蚂蚁国际正搭建跨境企业支付体系并申请稳定币业务牌照。这种布局恰逢全球RWA(现实世界资产)代币化浪潮——据RWA.xyz数据,2025年全球链上RWA价值已突破284亿美元,其中代币化私人信贷占比超50%,美国国债代币化占比约25%,以太坊仍以57%市场份额主导底层链生态。
平衡之道:创新与合规的双向奔赴
尽管RWA代币化开辟了融资新路径,但创新必须根植于合规土壤。国内监管始终强调"区块链技术服务实体经济",对数字资产交易保持审慎态度。蚂蚁数科此次探索始终围绕实体资产融资展开,未涉及公开代币交易,正是对监管导向的精准响应。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,当前RWA仍处于行业探索阶段,需警惕投资风险。未来,能源资产代币化的可持续性、稳定币在跨境支付中的角色定位,既取决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,更依赖于全球监管体系完善与行业标准建立。蚂蚁集团的实践,正为行业提供着极具价值的探索样本。
